涉密载体是保密管理的核心之一,是国家秘密的重要物质形态,也是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和反华敌对势力窃密的主要目标,更是基层机关单位保密管理的重点。涉密载体管理的质效直接关系到国家秘密安全。
机关单位工作人员日常接触大量文件、书籍等载体,然而总有人在忙碌中忽视部分载体的涉密属性,随意处置、使用,不仅造成失泄密事件,还为境外间谍人员渗透窃密提供了可乘之机。
案例一违规销毁,国家秘密出现在旧书摊
军迷张大爷在旧书摊上淘到4本军事书籍,回家翻阅时发现封面上赫然标注着“机密”“秘密”字样。经查,这些书籍原本属于某涉密单位,因未按规定销毁而被当作废品出售,造成国家秘密泄露。
案例二随意存放,涉密信息卖给废品站
某市一废品回收站点,发现大量某单位涉密文件资料。经查,该单位在清理历史涉密文件时,没有及时送销,而是随意存放在储藏室内。清洁工在打扫储藏室时,将这批涉密文件资料误作一般图书资料出售给废品回收站,导致大量涉密信息被泄露。
上述案例中机关单位犯下泄密大错,根源在于对涉密载体管理的忽视。必须高度重视提升保密 “两识” 水平,规范涉密载体全流程管理。
涉密载体管理“九专”,专专向保密
在实践中,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要切实做到“九专”,做好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存、维修和销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才能确保国家秘密载体绝对安全。
01专柜存放
对传阅、办理完毕的涉密文件应及时清理收回,分类整理归档,单独集中存放在密码文件柜内,原则上不得多头存放,不得存放在玻璃柜、普通木质柜内,更不得随意堆放在办公桌上或悬挂在墙上,也不得与普通文件混放。对待传阅、办理的文件也要单独存放在密码文件柜内。
02专夹传阅
放:对登记后的涉密来文应使用专门的文件夹(包),以区别于普通文件,并填写传阅单,记载夹(包)内密件的份数、编号、阅读时限等。
阅:传阅时,要按领导签批意见传阅,不得随意扩大文件传阅范围,也不允许向规定范围以外的人员泄露文件内容,阅文者不得在相互之间横传,不得从文件夹中抽取文件,必须抽取时应办理借阅手续。绝密级文件还应当即阅即批即退,且有保密员在场,阅后要当面清点。
记:严格执行传阅环节登记制度,即请传阅人员在涉密文件运转登记表上签字。
03专人管理
涉密机关、单位应当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本机关、单位秘密载体的日常管理工作。记录秘密载体收发、使用、清退、销毁的登记簿,应当指定专人妥善保管。
04专本记录
收到涉密文件后机关单位专门管理部门人员应用专门的涉密文件登记本及时登记,记清标题、密级、份数、收文日期等;同样印发涉密文件也要细致登记,记清标题、密级、发文日期、批准人、份数;学习记录有关涉密文件精神、记录摘抄有关涉密文件内容应使用专门的笔记本并妥善保管。
05专机存储
涉密文件的电子文档要在涉密电脑中起草、存储,不得在连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网络的计算机上处理。
06专网传输
涉密文件的电子文档必须通过涉密网络传输,网络等级要与涉密文件的密级匹配,甚至高于涉密文件密级。
07专用标识
国家秘密载体无论是电子文档或其他形式都要标示国家秘密专用标识,标注密级和保密期限。绝密级、机密级涉密载体还应当编排顺序号。
08专门寄递
传递国家秘密载体,应当通过机要交通、机要通信或者指派专人进行:
送往外地的绝密级秘密载体,通过机要交通、机要通信递送。
本地传递绝密级秘密载体,由发件或收件单位派专人直接传递,实行二人护送制。
传递秘密载体,应当包装密封,秘密载体的信封或者袋牌上应当标明密级、编号和收发件单位名称:
使用信封封装绝密级秘密载体时,应当使用由防透视材料制作的、周边缝有韧线的信封,信封的封口及中缝处应当加盖密封章或加贴密封条。
使用袋子封装时,袋子的接缝处应当使用双线缝纫,袋口应当用铅志进行双道密封。
09专处印制、维修、销毁。
印制:纸介质秘密载体应当在本机关、单位内部文印室或保密工作部门审查批准的定点单位印制,原则上应当明密分开。制作秘密载体的场所应当符合保密要求。
维修:维修国家秘密载体,应当由本机关、本单位专门技术人员优先在机关内部进行,确需外单位人员维修的,应当由本机关、本单位的人员现场监督。
销毁:销毁国家秘密载体,应当履行清点、登记、审批手续,并优先选择送交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设立的工作机构或者指定的单位销毁的方式。
来源:安全保密微信公众号
初审:邵长青
复审:田野
终审:刘涛